星期六, 11月 24, 2007

<環境>繼續認識惠來遺址(下)


■圖1:圍繞著惠來遺址的鐵皮上,畫著小來與小來的好朋友-狗獾,以及不知道究竟是以何種心態看待他們的市政府文化局。

從抵費地看出遺址的生機

所謂的抵費地,是為了讓重劃區內的地主按照其所有的土地比例,來平均分攤所享受到的公共設施費用的設計,倘若地主在重劃區內有其他土地,則提供土地讓市政府來轉售、換得金錢,來支付這部份的公共設施費用;若無地則直接提供金錢。故前者所提供出來的土地稱為「抵費地」。

而目前飽受爭議的惠來遺址,即是編號144號、為市政府所有的抵費地,原本預計標售換得的金錢,將優先拿來抵付重劃區的重劃基金,以及公共設施相關費用。 而如果這塊地要用來興建遺址博物館,則可以底價賣給市政府或行政院,所得的金錢,再抵付重劃基金,而胡志強所謂的「30億元買地」,即是來自於此。

然而,明明十三行博物館對購買144號抵費地的估價僅是13至15億(評估報告第82頁),胡志強卻硬是灌水灌到30億。此外,由市政府所委託的十三行博物館,也早已提出了買地之外的三種方案:

1、「都市計畫變更」:簡單來說,是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的方式,把抵費地和鄰近的公園「交換」,即將鄰近的公園用地變更為建地,並作為抵費地;而144號抵費地則變更為公園,進行遺址保存。

2、「容積移轉」:把惠來遺址的全部或部份容積,移轉給其他建地,並以這些容積標售換得的金錢,抵付重劃基金。

3、「建築共構」:與購買144號抵費地的業主溝通協調,讓遺址能夠納入新建築中共構。

關於上述的方案,都明載於2006年10月31日出爐的《台中市七期重劃區惠來遺址保存方式可行性評估計畫》,弔詭的是,我一筆一筆的查閱當日之後的相關新聞報導,但都「不見市政府提及此三種方案和公開討論」。而一般民眾甚至也都難以獲知評估內容、或取得此份評估計畫書。惠來遺址的一線生機,就在這重重的資訊不公開中埋沒,並被台中市政府窄隘成「購地經費從何來」的皮球大戰。


■圖2:當民間團體絞盡腦汁在為惠來遺址尋找出路時,所面對的最大阻礙竟是人民公僕,如此荒謬的對立,一再地在台灣各角落上演著。

憂傷的背面是希望

2003年6月,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比台灣任何一家報紙媒體都更早的、報導了台中七期重劃區發現史前文化遺址的消息-〈台中新興商區發現珍貴文物-新出土文化遺址岌岌可危〉(圖3),但內容中也率先反應出台灣對於史前遺址的不友善:「由於這個遺址正位於台中市新興開發區的精華地段,在經濟發展與文化保存的拔河中,未來的命運仍充滿不確定性」。

隔月,國家地理雜誌又以8頁的篇幅,介紹了惠來遺址所在的惠來里-〈夢想大集合-惠來里〉(圖4),在作者和緩平靜的筆調中,訴說著作為承載台中市下一個階段發展願景的七期重劃區,竟然是被大量的特種行業佔據、包圍。報導並提及市議員黃國書曾對一千多名台中一中學生所進行的「你認為台中的地標是什麼?」調查,結果發現學生所選出的台中地標第一名竟為「金錢豹」。


■圖3:圖片翻攝自國家地理雜誌2003年6月號。


■圖4:圖片翻攝自國家地理雜誌2003年7月號。

我們或許都可以從這些文字,與歷來關心惠來遺址的種種聲音背後,感染到對於我們生活著的這片土地的淡淡憂傷,但相對地,憂傷也意味著,我們確實對土地抱持著某些美好期望-即便它可能不夠整全、或存在矛盾衝突,但唯有憑藉著思考與行動的點點滴滴積累,我們才有可能澄清價值與舉步向前。

一座偉大的城市,必然需要偉大人民的參與,一千四百多年前的番仔園文化人已然留下痕跡,而千年之後的我們,又將付出什麼樣的努力?

(全文完。本文為原稿,另刊載於小地方社區新聞網Peopo公民新聞惠來遺址保護聯盟blog

三段全文:

2 則留言:

  1. 以古鑑今和學習歷史是否是必要的?

    博物館、希臘衛城、埃及金字塔古文明、吳哥窟等等的存在在欽佩古人的智慧後,剩下的是不是只剩下期盼從觀光所得的利潤?

    人為何需要考古?是一份新的工作機會?是給流行尋求下一個復古風潮的再復興?

    再發掘一隻新的恐龍的影響?

    金錢考量下,蓋座公園會比恢復維護一個遺址更省事,因為世界各國的遺址古蹟,常因為缺乏資金維護探勘,而加速風化瓦解....

    無法不肯定過去的經驗或失敗是未來成長的動力,但在許多方面來說,新興科技的進步已經大大跨越過去的很多方面(也許不包含建築等),這或許就是人與環境關係為何總是若即若離,當所有草木建築都可以透過複製和各種人工技術來呈現,一切好像只剩下未來的展望....

    很感動看到這樣的文章,但也會有更多的問號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想,未來不是無中生有的未來,未來是由許許多多的過去所堆砌或淘洗出來的未來,也因此,我們能從過去所獲得的,也絕不僅止於觀光利益、工作機會、流行刺激…。

    倘若我們試著回想,人似乎總容易在「創造」這個字彙面前自大起來,而自誇「創造了一個時代、一種思潮、一種流行、一種新的生活模式…」。

    但事實上,我以為我們根本沒有(我們所以為的)那麼的偉大。

    回覆刪除